時間:2019-06-18 編輯整理:早檢測網 來源:早檢測網
每年五六月,都是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季。從頭一學期十月份開始,一直忙到本學期的五月底、六月初,畢業生與指導教師都要歷經近八個月漫長的“相互折騰”。之所以稱為“相互折騰”,是因為大多數畢業生視論文為“累贅”,論文撰寫全過程幾乎都在疲于應付,深感論文撰寫味同嚼蠟,缺乏愉悅感和成就感;指導教師在整個畢業論文指導期間也幾乎是忙于和學生“斗智斗勇”,在應對緊張的教學任務與沉重的科研壓力同時,還得絞盡腦汁和學生不斷周旋,疲于督促學生進行論文撰寫和修改,缺乏獲得感與幸福感。因此,在很多一線教師看來,這種在高校持續多年的本科生畢業論文就如同“雞肋”,在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下,已很難發揮原本的價值功能,也未必能真正測度出一個本科生攻讀四年專業后的理論水平與應用能力。
一方面,在激烈的求職競爭和巨大的就業壓力面前,畢業生們已經很難安靜下來,精心構思和寫作一篇本科學位論文,他們對待畢業論文的態度是既“怕”又“恨”——“怕”的是一旦畢業論文不合格面臨二次答辯或者其他處理,將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前途與選擇;“恨”的是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恰好與自己到企業實習找工作、考研復習、出國留學準備以及備考公務員的過程發生沖突。這種“怕恨”交加的心理矛盾與選擇性沖突,導致不少畢業生在很長時間內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與恐慌,最終反映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心態就是:只要能合格通過就行,根本沒有必要在乎論文的創新與質量。
?
另一方面,在繁重的課堂教學、職稱評定和行政管理規定面前,指導教師需時刻繃著神經、分出精力努力催促學生按照學校要求的論文進度及時交稿,并指導學生反復修改,特別是要不斷提醒學生論文寫作的嚴肅性,堅決杜絕抄襲和學術不端。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與畢業生的關系若即若離,敏感又脆弱。
?
曾有一線教師戲言:本科畢業論文考核的,與其說是學生,不如說是教師——從論文選題、撰寫、修改、查重、定稿到答辯整個過程,指導老師不敢有絲毫放松,因為一旦有差錯,特別是當學生的畢業論文出現學術不端時,指導教師就會面臨嚴重問責。事實上,論文指導教師面臨的,不僅有來自于學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指導不力造成問題的問責壓力,還有來自于學生對教師評閱論文分數質疑的壓力。一般而言,大多數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答辯成績體現為百分制,分數主要由論文指導教師分數、評閱教師分數和答辯現場評委分數三個成績組成。正常情況下,這三個評閱成績不應該透露給畢業生本人。否則,畢業生可能會因為分數高低,對指導教師或者評閱教師產生心理偏好甚至仇恨心理。
?
筆者曾遭遇此等經歷。有一年畢業論文答辯結束后,一位男同學在微博上公開辱罵我,就是由于當時答辯過程管理出現疏漏,該生現場拿到了我作為他論文評閱教師的分數表。因為論文寫作不規范特別是內容有重大問題,我當時給予該生的評閱分數是及格分。當學生看到評閱教師分數與自己指導教師給定的分數有較大落差時,便對我產生極大的“仇恨”心理。盡管這種經歷,不足以打擊或者摧毀一個年輕教師對畢業生論文質量嚴格要求的堅守,但客觀地說,至少會影響他今后在學生畢業論文成績判定時的心理選擇。當教育責任、教育良心與教師自身利益,特別是生命安全之間發生沖突時,教師該如何做出選擇?也許最后博弈的結果就是,指導教師迫于多重壓力會刻意選擇一個折中、讓多方滿意的結局。顯然,這樣的本科畢業論文考核,其意義又在哪里呢?
?
當前,高等教育的各個領域都在創新與變革,對于延續多年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這種傳統考核方式,也理應有一個深刻的反省與重新定位?;谌瞬排囵B的時間成本和管理成本方面的考慮,特別是當教育的多方利益相關者都認知到問題叢生的時候,就應勇敢迎接改革的到來。
?
(作者:李名梁,系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